访问APP

放弃一盏灯照一整个房间,有东西的地方,就应该有光

小玖爱设计

2020-12-17

灯光是营造空间层次感的重要工具

所以在室内装饰设计的时候

要注重饰物所产生的光影效果

灯光设计

人和人的感受常常会不一样的

和个人生活习惯、审美偏好、人眼的生理结构都有关

灯光首先要自己去感受

这样的客厅灯光有人喜欢,也有人还是觉得太暗,尊重个体差异

放弃一盏灯照一整个房间,有东西的地方,就应该有光

客厅一盏大顶灯,卧室一盏大顶灯。这是没有层次的,也没有阴影的一种灯光效果。这很容易糟蹋了花费无数心血装修出来的家。一个大的吸顶灯,你省事了,设计师省事了,水电工人省事了。最后的效果,会变成你家里是很亮,但是亮的没有重点,精心挑选的画很美,却看起来廉价。

有装饰物件的地方,就该有光

感受一下这里的置墙枯枝。如果有这盏提前布好的射灯,和没有这盏提前布好的射灯的效果。

有画,有绿植,有置墙装饰,就应该有光。有局部灯光效果,和整体没有层次的灯光效果,有质的区别。

灯位不在多,而在合不合理

灯多、开关多,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在家工作的时候就会关掉台灯之外的灯,这样能营造没有打扰的专注环境;看电影用投影,留一两盏离屏幕比较远、比较暗的灯,眼睛就不难受。

看电视或者投影,开一两盏灯,保护视力又不影响画面效果

第一步:基础照明打底

基础照明,像女士的底妆——最好的情况其实是裸妆,而不是艺伎妆。

基础照明不需要太亮。太亮了一是不好看,二是浪费电。

浪费电这个事情,不要看整体的瓦数,而要看有没有把电用在刀刃上。

基础照明不需要像办公室或者教室一样,维持一个较低标准就好了:能看得见东西,走路不会磕到碰到,翻抽屉找个东西也能找得到。

普通的吊灯都适合作为基础照明,尤其是卧室,不需要太亮,否则影响睡眠

有人说:我就是喜欢家里亮堂堂的。

那好办,把你基础照明的亮度提亮一点就好。

一个20㎡以下的客厅,如果要配大吸顶灯,至少得配够100瓦的LED;但按我的这个方法,30瓦足矣。17㎡的房间,两盏主灯加一起只有14瓦,而且还是射灯,可以说是极致了,来访的朋友没有一个人说黑,也绝对不会找不到东西或者被磕碰到。

走路、拿东西是完全看得清的,基础照明只有这个作用

而且如果家里用了很多亮面的材料:瓷砖、大理石一类的,反光还能进一步提升光照效果。

很多小伙伴说:我看到的灯都好看,就是不够亮——原因正是这里。尤其国外设计师的灯具提供的只是最基础的照明,一定要和其它灯具进行搭配。

Baxter的这款Q3吊灯,虽然体积庞大、灯头众多,但亮度还没有淘宝上随便一个塑料吸顶灯亮,它本来就是设计来是要与其它灯具搭配的

基础照明除了吸顶灯可以实现之外,也可以有别的方式,例如吊灯、吊顶光带、筒灯等等。所以不排斥任何灯具,更不排斥主灯,只是别指望用主灯把家里照得亮堂堂的就好。

第二步:重点区域提亮

装修完成后,发现家里的灯光不够亮怎么办呀?没关系。基础照明能看清路就可以,剩下的地方就加灯。

最主要的问题是,得自己发现问题:是在进行哪些活动时觉得光线不够。是化妆?更衣?阅读?吃饭?还是别的什么方面?

橱柜太黑,就加一根T5灯管作为厨下照明;

全身镜旁边也加两条T5灯管,一下就有了专业更衣室的光线;

新增厨房岛台,则直接把旧顶灯换成射灯,一束明亮的光线照射在台面上。

灯光需要跟随你的生活习惯布置,而且台灯、落地灯也能改变位置,比一盏吸顶灯要灵活得多。

基础照明变暗了,只要把重点区域的光线补上就行。

如看书,100瓦的吸顶灯都不够用,因为它高高地在天花板上,而且角度不对——但换成台灯,5瓦就够了。我的阅读灯都是只有3瓦,是不是很颠覆认知?

重点照明的布置没有任何技巧——哪里灯光不够,就在哪里补灯。

因为有的放矢,而且照明范围不大,所以瓦数不需要太高。LED灯5瓦以内都非常够用,尤其是射灯,因为把光线都集中了起来,照明效率更高。

把光花在刀刃上,让照明更有效率,美观又省电

不知道如何挑灯,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台灯和落地灯,自己配灯泡,以便实现不同的需求。最好买可以换灯泡的灯,灯光不合适就换灯泡。

内嵌筒灯需要在装修阶段做规划,日后也不能再调整改动,对设计要求比较高。

均匀分布的筒灯也可以作为基础照明,但这种形式最好请设计师帮忙

因为灯光也会发散、会被墙地面和家具反射,重点照明如果挑得好,甚至不需要刻意布置基础照明。如以下这家酒店客房,靠三盏灯照亮整个房间,天花板上干干净净。

不喜欢现有的照明但更换又比较麻烦,你也可以用这个方式,直接放弃现有的基础照明,根本不开它,完全只靠新买的灯具,也是可以的。

不使用顶灯,阅读灯的影响也很小,靠三盏灯就照亮了一个2.6×4.2米的卧室

如果觉得一盏一盏灯开起来很麻烦,可以购买智能灯泡、更换智能插座、使用智能插线板,一切都在手机上操控,如果DIY能力强的话,还能设置自动点灯。

17㎡的居室空间里,除了顶灯之外,还有4盏分散的台灯与落地灯。全屋的灯加在一起,才不过26瓦,把有限的光线都集中在了最需要的位置,从来没有觉得光线不够的情况,但反而比一盏巨无霸吸顶灯要省电太多啦!

和第一步完成时做比较,虽然没有全屋通亮,但是该有光线的地方都有光线啦!

第三步:局部装饰

灯光和灯具本身也可作为装饰使用。哪个角落太黑,摆一盏灯;哪张桌子太空,摆一盏灯……一切按照喜好来。玩出花的,霓虹灯、灯管都能成为家居装饰。

霓虹灯玩的就是个性

这里要还想强调一个概念:刺眼。

光源外露直射眼睛并不代表一定会刺眼,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复古爱迪生灯泡,如果单独放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确实会非常刺眼;而要是放在大太阳下,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近年重新流行的复古爱迪生灯泡是完全裸露的光源,使用时一定要有其它光源配合

除开灯光太亮外,更常遇到的原因在于,灯光和环境的亮度相差太大、明暗对比太强。不要黑灯瞎火的玩手机、看电视也是这道理。

灯泡和灯是两个概念

除非是灯头内置LED灯具,否则一定要有把灯和灯泡分开看待的概念。灯具本身只是提供一个美丽的外壳,照射出来是什么光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所以更推荐选择可以换灯泡的灯具。

只要卡口一致,灯泡瓦数没有超过灯具上标注的上限,灯光的效果你可以随意调整。一个灯泡不过才十来块钱,使用过程中觉得太亮、太暗、太黄,都可以随时换灯泡。

从左到右,分别为E27卡口的LED透明灯泡(仿白炽灯效果)、LED磨砂灯泡(仿节能灯效果)、LED射灯灯泡

神器:轨道灯

不少家庭怕使用射灯(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担心射灯刺眼。除了选择有防眩光设计的灯泡之外,还可以把射灯的灯头照向墙面、物体,或垂直照向地面,这样被照射的墙面、物体、地面会有很漂亮的硬朗光线,而人眼又不会被锐利的光线刺伤。

把轨道射灯的灯头往墙上打,能提供很好的基础照明

轨道灯最大的优势在于灯头的位置与方向都可根据需要调整,而且灯不够了随时加。如果发现灯光太刺眼了,把灯头掰一下,照向别的地方,问题就解决了。

能不能全屋用轨道灯作为主要照明?答案非常肯定——能。即使把射灯的灯头全部朝向墙面甚至天花板,墙面反射的光线都能提供充足的照明了,而且完全不会有刺眼的问题。

屋内使用射灯作为主要照明的例子

有娃家庭的注意事项

小年龄的孩子,喜欢盯着光源看。如果光源太刺眼,就会对视力有伤害,如灯暖浴霸,现在已被逐步淘汰。

灯暖效率低、耗电量大,优点不如风暖突出

但刺眼的原因更重要原因的是明暗对比太强。在大晴天,远光灯就远远没有晚上那么遭人憎恨——和太阳光一比,氙气灯也不过是小儿科!

因此,有娃家庭也不必谈射灯色变,射灯灯头不直接对着人眼,把屋子整体的基础照明亮度调高,其实反而比只有一盏超亮的吸顶灯更安全。

究竟选什么色温(颜色)的灯?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色温,那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来,不要遵守刻板的要求。

不过如果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偏好,建议选2700~3000K色温,同时尽量所有空间的色温都一样,不要这盏灯黄、那盏灯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尽量不要同时开两盏色温差太远的灯。

我们的人眼和大脑会识别环境中的光线,就像相机里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在目前常见灯泡的色温中,都是我们可以识别的范围。但如果色温不一致,会造成识别混乱,干扰判断。

色温差异过大,不要轻易尝试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灯泡,有时同一色温颜色仍然会有区别,这点微小的区别是可以接受的。除非对光线要求非常高,那尽量全屋的灯泡一次性买完,都是一个品牌、一个批次的,区别就会小很多。

另一个常见误解:色温与亮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只要亮度适合,灯具质量好,是不会显得太暗的。

家居的照明设计,没有想象中的麻烦。好好规划,用灯光提升我们的家!

了解更多装修设计

欢迎私信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