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两套45㎡公寓打通合并 | 90㎡简约收纳空间细节雕刻

大原空间设计

2021-06-22

屋主——夫妻同是80后,

双方各自有独立事业,

喜欢黑白色,细节主义,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

家庭成员——两个孩子,

姐姐今年10岁,弟弟2岁多,

他们家应该代表了现在

绝大多数有娃、二胎家庭的需求:

①需要各空间独立、使用功能充足

②元素简约、动线方便

③需要二胎儿童房

④收纳空间要多~多~多~

⑤家里小朋友需要看护,做饭时也能时刻留意到孩子的动向



经过联通和重新构造之后,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的新家如何吧!

“生活场景”

整体空间色调以屋主简约的要求打造,纯白和木质的组合,整体空间显得高级而又贴入生活,黑、白、灰加上暖黄色的氛围灯,设计的本质回归到了居住着的内心意境,让屋主能够在房间内找到久违的放松。

舒适韵律诠释居住的无限可能,纯白意味着光明,希望,这代表了生活里最美好的那部分。

入户沿墙面而设的玄关卡座,方便换鞋,减缓从外归家的疲惫感。纯黑的钢条作为衣架,极度简约却满足功能。

充足的收纳都必须遵循空间的同一个原则,那就是能藏起来绝不摆出来,干净、克制。

沿墙面延伸的柜体与白色顶面融于一体,巨大的收纳隐若无物。目之所及保持的整洁感,能让强迫症患者大喊身心舒畅!

和谐的材质与暗含秩序的造型线条,餐区没有刻板传统的布置,而是结合岛台和开放厨房,有了洄游的极佳动线,无论是烹饪还是用餐、清洗,都有着最方便的距离。

突破传统意义的门,厨房与玄关的转换以石材隔墙为界,自然而然的分离。虽然同为推拉门,一旦在此处使用了玻璃门的设计,会使整个空间无法融为一体,视觉上对房屋也是一种压迫,破坏整体设计美感。

纤细轻巧的木质与桌脚,轻盈连接了整个餐厨与地面,木质给纯色的世界里添了一些沉稳与包容。墙面的壁灯仿佛一座灯塔,立于孤立漂浮的岛屿之中,寓意回家、归属的温暖。



岛台在此处的设立,让整体空间有了一个中转的地点,无论是家人一起用餐,或者招待朋友,使用起来都十分便捷。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厨房、客厅、卧室,路过这里都可以先将手头的物品放置于此,这里是一个不设限的区域,也正因如此, 更凸显了它的功能性。

一个可以随意躺下的沙发,对于有娃的家庭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屋主自己躺下放松,亦或是抱着孩子嬉戏玩耍都是不错的选择,加上青苔绿色的那种生命力的表现搭配纯白百叶窗,置身于此仿佛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房间的窗户都使用了纯白的百叶帘,不仅在私密性上有所保障,晨起和日暮时分都有温柔的光线漫入,照亮这个温馨的小窝。

在家里不经意的一瞥,清晰而通透,每个随意转身的角度,都会与轻柔与平静撞个满怀。

两扇门与墙体侵入式的设计,一旦打开,宽广的客厅正好满足孩子可以随意奔跑玩耍的需求。

客厅联通的一间卧室,满足了大人需要的独立空间,同样的落地窗,明亮通透的空间,自然清新。

家,是时刻发生亲密、交流、包容的安全角落,有家人的存在,让我们能时常感受到平静与幸福。



这个家每个区域更像是一个安静的电影镜头,如何在隐蔽的角落安排充足的收纳,是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顶天立地的收纳柜,只要有墙就有它的存在,完美的交了这个答案。



移门关上的时候,女儿的房间就变成了自己的小小世界,房屋暖色的点缀也让孩子在居住中有了一个可以放松的环境。



严丝合缝的柜体,包括床下抽拉式的空间,满足物品的收纳。独立书桌让注意力随时投入专注学习中。当下的专注努力,一步步积累成一个美好的结果。

与女儿房半联通的活动室,作为以后弟弟的卧室,目前可以作为放置玩具使用,将来也可以改造成弟弟的儿童房。

与女儿房隔断门选择了超长玻璃门,通过打开的移门也让父母能够关注到孩子的动向,提高了安全性。

如果说一开始屋主提出的干湿分离、收纳的基本需求已被满足,那么通铺的整洁墙砖,排列规律的灰色地砖,悬浮不着地的浴室柜与马桶都是好打理的小小细节。



这个公寓,屋主是买了相邻的两个45㎡小公寓打通成了一套,总共建面90㎡,实际使用面积足足达到了85㎡。但是原户型缺陷也很多:

①按单个小公寓分开的使用面积是完全不够的,

②公共区域如客厅、厨房采光不佳、收纳空间很少,

③原本的功能区也不能满足跟孩子一起居住、照看孩子的真实需求。

④一家人都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



我们首先将全部隔墙(非承重墙)打掉,拆除了原有的地板和柜子家具,保留顶面保留全屋喷淋消防系统,重新改了点位,保留中央空调改动了一些位置,从而节省了一些硬装上的费用。

原始结构图

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