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不知道怎么选电压力锅?看完这几个要点再下手不迟!

是张可爱

2022-10-25

刚买完高压锅的我来分享啦!买之前我也是百般犹豫的,毕竟市面上的电压力锅实在是太多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是电压力锅确实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厨房用品之一,它的效率是能大大提高厨房生活品质的。

今天详细讲一讲,新手选购电压力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先强调和纠正一下概念,高压锅和电压力锅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高压锅指的是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常用的那种传统压力锅,每次使用的时候顶上的排气阀会呲呲呲的排气,如果排气阀不小心被堵了,就会导致压力锅爆炸,像这样,会比较危险。

现在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是电压力锅,长得和电饭煲很像,但是从炖肉到煮粥,每一样都做的很好,还有提前预约功能。

而且从安全性上来说,也是电压力锅的安全性更高,所以现在用的较多的都是电压力锅。

一、如何选购电压力锅

1、正规

买电压力锅时一定要选择通过3C认证和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的产品,只有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是对安全的一个保证。

2、规格

市面上的电压力锅规格从2L到6L、8L的都有。

一般来说,常规3-4口人的家庭,用5L的电压力锅就足够了。

如果是小情侣两人或者独居,2L、3L左右的小型也可以,大小看起来和电饭煲差不多大,小巧不占地方。

如果是家里人较多,或者饭店使用,一般是6L、8L以上,容量大,效率快。





3、内胆

商家在宣传的时候总会说,我们的内胆是不锈钢的、黑晶的、陶晶的、铝合金的、彩琅的等等,总是把人唬的一个愣一个愣的,但是到底哪种内胆最好呢?

1)不锈钢内胆

一般来说,不锈钢的是最好的选择,安全耐用,炖大骨头的时候也不怕它会划伤内胆的涂层。

但唯一的问题是,不锈钢的锅加热时候有盲点,换句话说就是,受热不太均匀,炖肉的话感受不出来什么,但是煮粥的话就会有点糊锅底。

不过一般现在的不锈钢锅都是三层的,帮助整个内胆更均匀的受热,也就规避了这一问题。

2)复合涂层内胆

一般复合涂层的内胆就包括黑晶内胆和陶晶内胆。

黑晶内胆采用的是在铝合金的外面加上一层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强度高,内胆的表面硬度很高,好清洗,很耐磨。

陶晶内胆则是子啊表面附着了一层陶瓷材料,同时利用陶瓷材料天然的不粘性能、防刮耐磨性和远红外加热性能改善了传统内胆的性能,可以说是仅次于不锈钢锅的选择了。

3)球釜

球釜其实就是指底部是圆圆的内胆,这种内胆一般是跟IH加热方式搭配使用的,能够在锅内部形成环流洋的流动,加热更均匀,相比原本的直筒型还是不错的优化。

总结下来,一般现在的高压锅都是一锅双胆,这样一个炖肉,一个煮粥不用担心串味,建议选择不锈钢内胆+陶晶内胆。

如果只有一个内胆的话,建议选择陶晶球釜。



4、加热方式

市面上的电压力锅加热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底盘加热和IH电磁加热。

1)底盘加热

底盘加热就是通过底部的加热盘进行热传导,这种加热方式是IH加热方式出现之前最常见的方式,但这种加热就会让你容易出现糊底的情况,因为实在是受热不均匀,所以现在比较多出现在中低档的品牌中。

2)IH电磁加热

IH加热是通过电流的变频来实现内锅自身快速、均匀发热。IH加热技术有利于电压力锅烹饪压力的精准控制和烹饪压力范围的有效调节,热效率较高,是现在更为推荐的加热方式。

5、操作面板

操作面板分为机械面板和电脑微控面板,它们的烹饪效果都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指令输入方式的不同。

1)机械面板

机械面板的操作是手动式的,用户可以自己选择烹饪时间,适合有经验的“厨房老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2)电脑微控面板

电脑控制的面板比较“傻瓜操作”,一键操作,功能更多,比如预约功能,适合“厨房小白”,不需要自己花心思琢磨时间,放进去选择相应的操作就可以了。

6、附加功能

除了上面这些常规的功能,一些电压力锅为了提高竞争力,还发展出了一些附加功能,比如中途开盖、水冷降压、反向排气、无水炖等等。

1)中途开盖

这个功能还是挺有用的,毕竟我们做出菜来都不希望它是一锅乱炖,而是各有各的风味,这就要求加热时间的不同。所以有了这个功能,就大大的提高了电压力锅的可操作性。

2)水冷降压

有的电压力锅为了避免热气排出导致的危险,选择的操作是水冷降压。在锅的内部完成水冷循环降压,再也不用担心热气的排出会误伤人了。

3)反向排气

这个操作也是为了避免热气排出的时候伤到操作人,所以会有反向排气的设计。

4)无水烹饪

无水烹饪指的是把食材放入压力锅之后不需要加水就可以炖煮,它是利用电压力锅的高度密封性,把食物本身富含的水分气化蒸出,用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可以更好的保留食物本身的原味。

二、初次使用电压力锅时的注意事项

1、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使用,还要注意远离附近易燃易爆的东西。

2、检查密封圈是否严密,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封严密。

3、检查内胆和底盘是否接触良好、轻触操作面板检查灵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