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墙面泛碱怎么办?“对症下药”很关键!

亮龙水漆

2023-12-06


出现墙面“泛碱”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中的氢氧化钙产物被墙体中的水汽带到墙体表面,氢氧化钙遇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后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粉末,这就是肉眼看到的“白粉”或“白毛”现象。

要治理墙面“泛碱”,关键是要搞清楚墙面“泛碱”的病因,方能“对症下药”。


01 剖析根本原因

墙面之所以会“泛碱”,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因素:

1)墙面内必须存在碱的来源。因墙体往往是轻质砖+抹面砂浆的形式,砂浆内含有水泥,而水泥的水化产物就含有碱,因此这个条件很容易满足。

2)墙体内必须有连通的渗水通道。砂浆是一种多孔介质,本身孔隙率比混凝土大得多,且厚度往往又比较薄,而且灰砂比很小,水泥往往是325的低标号水泥,此外,如果砂里面含有泥,硬化后的砂浆层很容易形成连通的渗水通道,所以这个条件也很容易满足。

3)墙体内必须要有水分。墙碱的成分主要是指水泥水化后的氢氧化钙,当然也包括一些盐,墙碱需要先溶于水,再以水为载体才能在通道中运输,最后到达墙体表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等。

以上三个条件只有同时满足才能导致墙面“泛碱”,缺一不可,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就可以根治“泛碱”。


02 切断“墙碱”来源

我们先来看“切断”第一个因素的手段,即除掉砂浆层内的墙碱来源。目前市场上用的酸性除碱剂大概可归属于这一类,比如草酸、磺酸、醋酸等物质,通过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中和消除碱源。但有水泥的地方就有碱,因此凭借该方法很难彻底消除,尤其是砂浆内部的碱,更是不太可能被全部中和,所以采用酸性剂消除碱源并不合适。此外,理论上水泥结构本身就靠碱性支撑,酸性剂用量过多会破坏和腐蚀水泥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孔隙率只会越来越大。


03 切断渗水通道

我们再看“切断”第二个因素的手段,即切断连通的渗水通道。这个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可靠和彻底,也比较容易实现。


切断渗水通道的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利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对泛碱基面进行处理。不论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还是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都有两个作用:1)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能跟砂浆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结晶物,减少碱源;2)生成的结晶物可堵塞毛细孔,切断了连通孔隙。

但因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自身就含有大量水泥,如果产品质量本身有问题,不但不能根治泛碱,反而涂层自身会出现新的泛碱现象。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必须生成足够多的结晶物把连通孔隙彻底切断,因为砂浆的孔隙率比混凝土要大得多,尤其是已经出现泛碱的地方,孔隙率就更大了。这对于水性渗透结晶材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了。


切断渗水通道常用的方法之二是:

涂刷刚性的成膜类材料,比如环氧树脂或者聚合物水泥基类的刚性背堵材料,此方法相当于给砂浆层罩了一层“盔甲”。很显然,这种手段彻底隔绝了砂浆层与装饰层之间的联系,是现实中用得最多的手段。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因涂刷的“盔甲”是穿在相对薄弱的砂浆身上,所以时间一长粘结力会受到影响,有脱落的风险;其次,墙碱跟水一样,往往是从最薄弱的地方钻出来,没有涂刷“盔甲”的地方很大可能会产生新的墙碱。故再次涂刷的“盔甲”必须要有一定的厚度,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墙碱“破土而出”


04 切断水源

“切断”水源相对来说是比较麻烦的,也是几个方法中最为困难的。就拿与卫生间相连的隔墙泛碱来说,水的来源为卫生间地板砖下积存的水,通过多孔介质的虹吸效应返上来的。要想把地砖下积存的水全部清除,可以通过注浆的方式将水全部置换出来,且保证后续不再积存水。当然采用的注浆材料必须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切不可采用市场上那些氨含量超标的“果冻类”或“水固化”之类的有毒产品来注浆。采用市场上那些硅酸盐类的不砸砖产品来“切断”水源,不仅可以置换地板砖下积存的水且再造防水层,而且安全环保,还可以保证固化体不收缩,寿命长。


from:图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可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