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前
三室一厅,一厨二卫,建筑面积90㎡。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门厅区域的空间规划需要优化;厨房操作不便,缺乏储物;卫生间布局不合理;餐客厅采光差 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三间卧室空间浪费,缺少规划。
装修后
一对已经退休的夫妻。这是两位业主的养老房,他们希望通过装修提升生活舒适度。两位业主有着不同的审美,喜欢不同的装修风格——男主人喜欢中式,女主人喜欢法式,因此,设计师请两位业主各自填写了一份设计调研单,最后打造了一个去客厅化、适老化,并且满足了审美差异化的品质生活空间。
入户区域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空间,设计师将其进行了区域划分,分为两个部分:落尘区和家政区。 落尘区:面积6㎡,业主进门后可以脱鞋,换鞋、放包、挂衣服。这个空间有些狭窄,因此右侧门面做了镜面设计,通过材料的选择在视觉上使空间扩容。左侧定制柜也有一个小细节:一组底柜没有设计隔板,因为设计师考虑到两位业主已经是退休的年龄,未来可能会使用到轮椅,这是设计师对于一个高品质居家空间的周全考虑。 家政区:洗衣机和烘干机内嵌入定制柜,同时,定制柜也连带形成了一个小型步入式衣帽间,洗衣、烘干、挂,一气呵成。考虑到未来家庭成员的变动——孙辈来与两位业主一起生活,可能需要为小孩子单独准备小洗衣机,为此设计师预留了一些空间。目前,这些预留空间用于储物。 入户整体区域顶面都安装了内嵌式筒灯,空间更明亮。
设计师摒弃了传统的“沙发+电视”的固定思维模式,采用了一个以空间区域划分为主的设计理念——去客厅化设计。
设计师拆除阳台推拉门和原有卧室墙体,形成一个41㎡的空间,空间划分了两大区域,餐区兼办公区和独立茶歇空间。
厨房整体空间是浅色系,明亮整洁。原始厨房是一个内开的传统平开门,使用极不方便——一个人在厨房洗菜,家人一开门可能就撞到了后背,在此,设计师以一个防油、防水的布帘将其替代。 为了保证动线顺畅,设计师结合业主生活习惯打造了一组高柜和矮柜,设备和产品内嵌其中,并特意将台面面积扩大,方便业主操作,也大大满足业主储物需求。
最初,两位业主表达了分床睡的需求。此后,经过多次沟通,同时考虑到二人的不同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设计师将原始的两个次卧打通,并新建了一个W型异形墙体,形成了现在的主卧室。两个卧室“隔而不断”,既保持了两位老人的精神独立性,又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活场景。 在男业主的卧室,一整面定制衣柜满足了基本收纳功能,更多的空间被留给了女主人。卧室是女主人长时间停留的空间,整体风格上采用了她喜欢的轻法式——墙裙与窗帘等。墙裙贯穿了两个卧室,作为统一两个空间的元素。除了整面墙的衣柜,女主人的卧室还设计了梳妆台、矮柜等,收纳包包以及一些女性小物品,整体空间温馨舒适。
房子共有两个卫生间:一个位于公共区域,一个位于原始的主卧内。两位老人希望分开用,一人一个卫生间。 公共区域的卫生间为次卫生间,主要供男主人使用:设计师将卫生间的门外移,卫生间内满足了“三大件”:马桶、淋浴花洒、浴室柜,这不但解决了原始空间狭小的难题,还实现干湿分离。考虑到适老化设计,设计师还在淋浴空间放置了一个坐浴凳。 另一个为主卫生间,主要供女主人使用:考虑到女主人需求,卫生间满足了女主人的“五大件”需求:马桶、淋浴花洒、浴缸、浴室柜、专用家政柜;家政柜用于收纳橡胶手套以及清洁用品等。 两个卫生间各自功能完备,两位老人各自使用,互不干扰。
因为男主人工作性质的原因,大量的书籍收纳是业主个性化需求的重中之重,因此,设计师在一整面墙打造了通顶书柜。 书柜整体的胡桃木色调是男主人喜欢的中式风格,但是细节之处又融入了女主人喜欢的法式——例如“隔而不透”的长虹玻璃与柜体衔接处的拱门设计。书柜前是一个大长条案,可以多种需求:就餐、办公——男业主爱好写毛笔字。
一个茶水台,这是女主人专门为男主人考虑到的。餐桌上喝完水、喝完茶,杯子与茶叶渣可以方便地清洁。茶水台的背面,连接的就是一个独立禅意茶水间。
电视不是传统的挂墙式,而是一个带轮子的移动式装置。同时,设计师还预留了电源,以备投影式观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