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亭颐空间设计

2023-03-09

日本美学中“物哀”是怎么理解的?

尽管“脆弱性”和“崩落性”这样的客观性质与我们精神层面的“哀”的特殊感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却不能直接将“美”的本质与普通意味上的“哀联系起来。那是因为“脆弱性”和“崩落性”反映的是“美”的存在方式,并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物质形态上的易崩易坏。美的“崩落性”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美的存在方式,它只是我们从现象学的角度反省的一种反映。

因而反映这种“崩落性”和“脆弱性”的悲京(“哀”)感情,在原本美的体验中,是无法被直接意识到的。历来直接反映“美的本质”的纯粹感情,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是一种明朗、和谐而快活的满足感,只要它没有变形成为一种特殊的“范畴”,通常是无法在其中直接感受到悲哀、忧愁和苦痛这样的感情的。

随着“美”的感受性的发展和审美体验过程的不断丰富,作为一种本质谛观的现象学反省会变得更加敏锐,并且会和纯粹的审美体验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以这种自然的精神倾向为基础,一种特别的审美意识会逐渐发展并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