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从零开始装修 —《水电篇》

半叁设计

2020-06-05

家装中水电改造一般同时进行,本章将详细讲解水电施工中的小知识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水路改造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家装施工中水路改造所设计的项目并不多,但是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可不少,不论是对材料的规格选择,还是施工中的做法都有一些需要了解的点。

水管的管径是不是越大越好?选择管径的依据是什么?

家装施工中通常使用两种管径的水管,分别是20mm和25mm这里指的管径都是水管外径,根据水管管壁厚度不同,同样外径水管内径就会不一样。管壁越厚抗压能力越好,管壁越薄单位横截面面积越大,水流也就越大。



20mm的水管应该是整个家装过程中用的最多的水管。首先,大部分的水龙头,三角阀等五金件都是20mm接口,很大一部分的热水器也都是20mm接口,所以基本所有的水路支管都可以使用20mm管径的规格。没有必要强行用25mm管径的水管再通过转接头,转接成20mm的接口。实际上越少接口,日后漏水的风险越小。

【水管及配件】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确认从水表出来的水管是什么管径的,如果是20mm的那么最好是可以向自来水公司申请换更大的水表。不过现在大部分的都是使用的25mm的水管,也就是入户水管就是25mm的。从入户水管到家里的总阀要用25mm的水管,总阀之后可以改成全部20mm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冷水管改成25mm的,热水管保持20mm的,这样话会增加一些材料上的费用。热水管完全没必要使用25mm的规格,因为热水本来是中合冷水来调温的,对热水的用水量,没有冷水那么大。其次,从能源节约角度来说,从热水器出来热水后,当你使用完热水,管中存放的热水就不能利用起来了,只能等着慢慢变凉,每天会浪费很多热水和能源。

【水管及配件】

除了管径,选择水管时通常还分冷水管(蓝色标识)和热水管(红色标识),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全部使用热水管,通常同一品牌同系列的水管,热水管会比冷水管的抗压能力更好,价格也稍许贵一点。如果还有余力可以选择带有抗菌层的水管,部分国产和进口水管中有的带有纳米级抗菌涂层,再日后使用中这都是隐形的好处。

【 抗菌水管 】

水路施工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水路布局应该走天还是走地,其实关于水路走天还是走地各有各优缺点,下面先分别讲讲它们的优缺点。当水管走天时,优点:如果水路出现故障时,更容易检测和维修。出现漏水现象,不会影响到楼下,避免邻里纠纷,吊顶维修也相对简单便宜。缺点:走顶需要更多的水管,成本费用提高。走天施工难度也略高,加上需要吊顶遮挡,安装费用也会提高。水管暴露在空气中,热水保温能力下降。当水管走地时,优点:走地材料使用较少,成本费用较低。走地施工难度较小,安装成本较低。走地不需要吊顶遮挡,布局空间更大。缺点:出现故障不方便检测,不容易找到故障点。出现故障后维修难度加大。一旦出现漏水状况,很容易殃及楼下,容易造成邻里纠纷。

【水管走天】

知道了以上的优缺点,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把水路区分为用水区和途径区,也就是水管的尽头需要用水的地方,一般是厨房,卫生间和阳台。途径区指的是水管经过但不使用水的区域,一般是过道,客厅,餐厅等。区分区域之后,我们先来讲讲用水区,当水管在厨房和卫生间的时候一般建议水管走天然后顺着墙壁开槽垂直向下到各个需要用水的节点。原因有二,第一这些区域一般有吊顶或集成吊顶(扣板),不管吊顶还是扣板相对于走地的地板或地砖来说都更容易检修。第二,大多数的卫生间地面是需要回填的,水管走天更能保证回填的完整性。

【水管走地】

对于途径区域来说水管走天还是走低通常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设计来考虑的,如果设计中这些区域有大量吊顶或者全房中央空调的情况下一般是可以考虑采用水管走天的做法。如果本身设计没有吊顶,那么也没必要为了水管走天而特意添加吊顶。

除了水管走天走地的区别以及选择之外,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水路一定要横平竖直,因为水管的弯头都是90度直角,如果没有做到横平竖直那么说明,第一种情况,可能是水管形变弯曲,这会影响水管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情况是接头的对接角度不是90度,这会造成弯头连接的两边壁厚不一样,会造成承受水压的抗压能力不平均,有可能造成渗漏的危险。另外水路横平竖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后期瓷砖已贴或水管被遮蔽时,可以只通过外露件就判断水管的走向,避免安装其它东西时破坏水管。顺带一提,对于走天的热水管应该包裹保温棉,减少水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水管保温棉】

如何检验水路施工?

检验水路是否合格的唯一方法就是打压测试。首先关闭总水阀,这点很重要,不然有可能会损坏水表。然后用软管把冷水管和热水管连通成一路,再在其中的一个堵头处连接打压器,持续加压直至指针指向0.9-1.0后,静置30分钟以上,期间观察每个堵头是否漏水。30分钟之后检查压力表是否掉压,或掉压是否小于0.1,如果满足则水路正常。如果掉压超过0.1则要检查哪里发生漏水,重新维修漏水后需要重新打压。

【 水路打压器 】

关于下水的选材及施工细节

进水讲完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关于下水(排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下水所使用的材料以及规格。通常情况下,排污管道使用110mm直径的管道,排水通常使用50mm直径的管道,较少情况也会用到40mm直径的管道。由于下水本身没有压力,是靠重力排水所以施工时需要遵循的很重要一点是进水口高度一定要高于出水口也就是布管时需留有一定的坡度。同时下水并不最求横平竖直,施工时尽量减少使用90度弯头,减少管道的长度,才能保证排水顺畅。施工完成后也要检测是否漏水,方法是灌水法即直接向下水管内倒入大量的水,观察接口处是否有漏水的情况。检测完成后还要做好封口处理,避免后期施工时有水泥砂浆掉入管中造成堵塞。

【 下水布管以及封口处理 】

电路材料的选择与施工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电路的材料选择

电线的材料主要区分有硬线(BV)、软线(BVR)和粗细的区别,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多少平的线,这里多少平指的时电线单位横截面的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

【 硬线(BV线)】

首先说说硬线和软线的区别。硬线和软线的材质是一样的,都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硬线(BV线)是较硬的单芯硬线,软线(BVR)是较软的多芯软线。两者对于普通家庭使用时几乎没有区别,只有在施工时对于塑型和压接有难易之分。

【 软线(BVR线)】



除软硬之分之外,就是粗细的分别。目前家装电路中普通的做法为,大功率电器单独分路,单位空间插座及照明共一路。大功率电器一般指空调、冰箱、嵌入式烤箱等,这些电器均需设单独回路并使用4平方毫米电线,有时风管机或中央空调还需要使用6平方毫米电线。单位空间的插座一般使用2.5平方毫米的电线,照明则使用1.5平方毫米的电线,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将照明升级为2.5平方毫米电线。地线一般也采用2.5平方毫米。

【 不同电线的规格 】

选购电线时因优先考虑大厂生产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家用电线因使用带有绝缘阻燃的,用明火烧电线外胶皮后因产生明显刺鼻气味,电线离开明火后,应快速熄灭。

以上提到的全部都是关于电线(强电线)的材料选择问题,下面说一下弱电线的选择。弱电线包括,电视线,电话线和网线。目前家装中电视线和电话线的使用越来越少,一方面部分开放商已经不提供电视线和电话线入户的接口,另一方面家庭中使用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的也越来越少,选购这两类线材时注意选购大品牌符合国家标准的就好。如果一定要使用有线电话,也可以考虑使用网线代替电话线,网线是8芯线,电话线是2芯或4芯线。

【 四芯电话线 】

下面着重讲解一下网线的选择。目前家装建议用超五类线、或六类线足够,就目前网络发展趋势,未来有线会越来越少,逐渐被无线网络(wifi)替代。同时对于屏蔽线和非屏蔽线的选择,家装中建议使用非屏蔽线,因为屏蔽线造价太高,主要用于远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性强,而在家用环境中并不需要屏蔽线的这些特性。

【 六类非屏蔽线 】

讲完了强弱电的材料选择,下面我们讲一下施工时容易忽视却又重要的细节。

1,地面开槽时,强弱电开槽要间隔20cm以上,并且强弱电不能共用同一线管,避免后期信号干扰。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当强弱电间隔超过20cm以上并且中间有水泥阻隔时,干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墙面开槽时应尽量开竖槽,横向开槽不可超过1米。如果全部都以竖槽的方式则会大大增加材料用量,并不环保。横槽不超过1米既能节约材料又能保证后期安装其它物件时不会破坏墙内电线。

3,开槽时如果遇到钢筋,不可切断钢筋,可以使用黄蜡管穿越钢筋。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强弱电线应该穿进线管内,再埋入水泥槽中。但当某些情况开槽时会遇到承重墙或梁的钢筋,开槽深度不够,则可以使用黄蜡管保护强弱电线越过钢筋之后,再使用线管。

【 黄蜡管 】

4,强弱电交错处应使用金属过桥避免信号干扰。施工布线时因尽量避免强弱电交错。当不能避免时应使用金属过桥。

【金属过桥 】

结合实际情况,如果遇到设计中涉及很多吊顶的情况,可以考虑电线走天(顶),但电线走天和水管走天一样,都会增加很多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所以如不是设计本来就有吊顶,那就没有必要为了水电走天而多增加吊顶的额外费用。

总结,水电材料的选择应该本着符合国家标准,安全的原则,不要贪图小便宜去选择一些没有通过检测的材料,这样只会给日后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水电材料的规格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环保的选择相应规格材料,切忌盲目追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等不科学的理论。水、电施工都各有各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也都存在各自的优劣,要明确其中的道理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下期预告:从零开始装修 —《木作篇》。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