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厕所都要打伞的家?
知希设计
2021-06-20
最近在《家的要素: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一书中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画面:一张长9m宽4m的大桌子四周和墙壁相连,只留几处能放张椅子的角落,一个小孩在房间玩耍,另一个孩子则和父亲透过房间的窗口向这个桌面庭院探头探脑,阳光透过屋顶的天窗倾泻而下,正在看书的母亲一抬头微笑看着家人——这和谐的一幕不免让人心生感动,这才是心中向往的家应该有的样子啊。
让人忍不住心动的大桌子
一层平面图
这个温暖而有趣的家是日本建筑师长谷川豪(Go Hasegawa)为姐姐一家四口设计的住宅,因为业主家有两个学龄前的儿子,对于新家每个人不仅期待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还要有所互动,能自然感受到彼此存在的地方。在建筑师的大胆创意下,就有了这处天井般的的空间,在房间中央放置一张桌子,成了“挑高的书房”,既是桌子、又仿佛抬升的地板,既似中庭、又如客厅。
当在桌子的一角坐下时,下半身处在小的私密空间里,而上半身则位于高大的“桌空间”中,身体可以同时体验两种不同的空间维度,常规印象中的移动家具和空间融为一体,“空具合一”,彻底消除了房间和家具的界限。
多角度展示大桌子的使用场景
它不仅是中庭书桌还能打开更多家的情景模式,全家人各据一角做着自己的事,也不会彼此打扰;除了工作学习外,大桌子还可以是游戏桌;它也是家人的露营地,可以边眺望星空,边进入梦乡;甚至是表演的舞台,我家孩子和哥哥都会在节日时为家人准备几个小节目展示才艺,如果自己家里有这样的小舞台别提他俩会多兴奋啦。
阳光透过屋顶的天窗倾泻而下
一张大书桌就可以彻底改变全家的生活方式,与自然联系紧密让家人感受到每天日月星辰的变化,也让家变得更加自由轻松和舒适,给了家的无限想象。这也不由让我想起,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品——住吉的长屋。
据说这是一幢没有外窗、冬冷夏热、连上个厕所都要打伞的私人住宅。因为建筑师自小就在关西长屋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越发理解长屋生活所需的采光、通风、日照的重要性。当屋主来委托设计时,安藤就决定无论房子变得再小,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
它用清水混凝土(安藤的最爱)、玻璃、木材和石条构筑,封闭的长方体均等分为三段后所形成的中庭扩大了生活领域,设计必须经过露天的中庭才可到达起居室并由中庭来连接四周的空间,引入自然气息,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方式,还原了住宅生活情趣,正是安藤忠雄试图找回在传统街屋曾经拥有过的生动感觉。
住吉长屋的建筑外观
这个被我忽视了好多次的门厅中空
设计剖面图
就连平淡无奇的门厅都有个狭长而高耸的天井,虽然阳光很难直射进来,但是一样可以通风和采光,甚至可以感受到雨声,每间房也都开了对称的通风底窗,虽然尺寸不大,但和现在的新风一样,保证了室内的正常通风;回到这个被大家诟病的中庭花园,缩小了室内实用面积,让长屋都能有均匀的采光与自然通风,让居住者每天都能感受春夏秋冬,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变化。
一楼中空庭院
顶面俯视图
二楼楼梯看房间
当然,日本特殊国情下设计师对于住宅设计不断的思考与挑战值得学习,当下更考验我们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更多与自然连接的空间和更多有趣的空间互动,让居住者住的更自然、舒适,而非追赶流行风格或者标榜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
在国内其实也有秉承这些理念的优秀设计师,比如我很欣赏的21设计的何见风,他所推崇的情景设计法,从时间、空间、人物出发去拓展空间更多的可能,关注那些看不见的空气、光线、风、人与自然的连接。
在他分享的一众情景家的设计里,有一幕也非常打动人心。他自己的家是一套顶层复式,这里面有他的许多奇思妙想,尤其是在狭小的楼梯间利用中空位置种了一株高大的绿植,取名为”芭蕾树“,将本被割裂的一二层楼用生机勃勃的植物连接了起来,整个空间马上生动了起来;何工在修剪树枝时一如经营自己的生活一般虔诚,楼上楼下因为多了一颗树有了更多的互动,甚至是树下榻榻米房里熟睡中孩子的脸庞,都像极了小时候露天树荫下睡觉的我们,想想都忍不住嘴角上扬,回想起很多树下玩耍的趣事,这也是一个家应该带来家人的美好记忆吧。
现在千篇一律的高层住宅普遍没有太多能让我们发挥外拓空间的机会,但只要从心底珍视自然与生活,就永远有机会让我们和居住者一起从时间与人物出发重造家庭关系,共创每个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气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情景家才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