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宅家电篇:扫地机器人靠谱么?云鲸J3扫拖机器人深度测评!
松鼠睡不醒
2022-11-11
如果科技的进步能让我们每年拼凑出整整一个月的闲暇,在我看来,这钱就花得值!
不得不说,“懒”有时候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这些年,我们家把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即热净水器等一样一样搬回家,真是应了那句话“怎么方便怎么活!”
起初老爹还哼哼唧唧的,总说年轻人爱造~后来也安逸的接受了这份躺平~
正逢疫情期间,父母家里的钟点工被辞了,那160平的大平层每次扫一遍、拖一遍都要花费不少时间,老腰真心伤不起,就在这个节骨眼非常荣幸成为了“云鲸J3”的第一批受邀体验用户,果断给老爹老妈安排上!完美~
我自己家用的是“J2”,在22年初购入的,那时候觉得能够自动扫地、拖地、自动上下水、自动往返洗拖布、烘干拖布,就已经够方便啦,这一次新上市的“云鲸J3”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好了,话不多说,以下是“云鲸J3”的测评部分~
01 开箱
从确认地址到“云鲸 J3”搬进家门,前后一共才2天不到的时间,配送速度非常快,我们可以看到外包装体积还是比较大的。
拆掉包装后,主要的占空间的大物件是“基站”和“机器人”,这两样咱们一会儿重点介绍。
另外一个盒子里装的是“自动上下水组件”。
从不少细节和工艺上能感受到“云鲸”的产品真的做得很用心。
比如在自动上下水箱两侧设计了两个蓝色拉手,可以直接揪住拉手把整个盒子轻松取出,而且还挺扎实的,所用的泡沫质量也很好,不是那种一碰满天飞的盒子。
水管转接头是用来连接自动上下水模块与外部净水管和排污管的,每一个接口处都做了防漏处理,快接式按钮设计,拔取非常方便,也不用担心漏水的问题。
不同于“云鲸J2”的是“云鲸J3”这一次升级为集成模块,原理类似于飞机上的马桶,采用全密封防臭强排设计,不需要再打开水箱清理污水箱滤网了,一些细小的污染物直接排到下水道,这是一个细节加分项。
外盖打开后有一只“疏通棒”,是在水管转接头发生堵塞的情况下拿来疏通用的,不过一般很少用得上,正常使用下,整个上下水模块是不需要拆开的。
包括管路、电路的排布,减震降噪、防漏接口等细节都处理的十分细致。
精工打造的三通阀内部设计了一层防漏滤网,可以防止自来水中的大颗粒进入到净水箱,防爆管上还贴心的设计了辅助把手,不用借助工具就能徒手扭紧螺帽,贴心+1。
“控制盒”是负责给上下水模块提供动力,工艺处理也是非常细腻的,插头上的LOGO标识清晰可见。
如果是大户型,强烈建议加购“自动上下水模块”,中途免去了手动换水、倒污水的繁琐步骤,清洁期间出个门半、办点事儿不用老惦记着缺水停机,也可以防止忘记倒污水产生异味。
有了自动上下水功能,人不在家也能轻松清洁大平层,进行大面积的拖地和多次拖地,没有水量限制。而且“云鲸J3”的强排设计,不需要再开箱手动清理水箱滤网。
这种带有自动上下水、自动拖布清洗系统的扫拖一体机,比起后挂水箱型扫拖机器人在越障方面强太多,也不容易出现卡壳,运行更顺畅。
我一直觉得尽可能的减少人工介入才是扫拖机器人设计的初衷~
Tip:默认一般是水箱版~我们在基站部分会展示给大家。
02 基站
基站不仅仅是扫拖机器人的充电站,更是中枢指挥中心,打开外包装后,基站下方清洗肋托盘上拿出了一瓶专用清洗剂、过滤海绵和电源线。
“云鲸J3”这一次在基站上也做了不少提升,从原先的按键操作升级为“智能触控彩屏”,除了显示工作状态和常规设定外,还可以对清洁模式精细的进行选择,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显示的是机器人的电量。
基站新增5种特色清洁模式,可以通过指尖左右滑动随意切换,除了单扫、单拖模式外,“鲸灵托管、扫拖同时、先扫后拖”这三大模式是“云鲸J3”的亮点之一,详细功能体验我们后面会细说。
同时,可与APP实现交互联动,在APP上完成了个性化清洁计划的设定后,我们还可以选择3个计划添加到“基站”主页,下一次使用自定义计划就能直接从基站控制,量身定制每一个清洁细节。
打开基站上盖,映入眼帘的是“全自动洗拖布系统”,左边是污水箱,右边是清水箱,两边容量一样大,通过水循环系统,用清水洗净拖布,再将脏水抽入到污水箱。
这种模式在打扫完后需要手动去接水、换水,有的大户型可能一桶水是打扫不完的,中途还需要手动换水。
如果加装了之前提到的“自动上下水模块”,基站内部和后端就是这样的:
像一般基站距离上下水口在6米范围内都可以考虑加装“自动上下水模块”,装上后就能像洗衣机一样实现自动换水、自动排污,“云鲸”有专业的上门安装团队,倒不需要操心安装问题,有自动上下水用起来更省事~
如果户型不是很大,想直接摆在客厅用的小伙伴,用“水箱版”也可以,这种方式在安装上会比较灵活,清水不足或污水已满时基站都会发出警报提示。
自带的专用清洁剂可以直接插入对应的凹槽后,在拖地过程中就会自动添加,用量是经过科学配比的,中途避免了双手的接触,更有助于提升拖布的清洁能力,拖过的地板透亮且不黏腻。
插入时只需要对准快接口,轻轻放下即可,听到“咔哒”声就说明接好了,但要注意不要经常拔下来,一般拔插超过5次以上,再拿下来时瓶口就容易发生泄漏。
基站下方“清洗肋”的结构也做了优化,过滤效果有所提升,下设底座,四周都有防喷溅设计,不必担心会弄湿地面。
打扫完之后,“底座”和“清洗肋”的每一个组件都可以灵活拆卸,基站与清洗底座是隔离设计,不容易沾染污渍,也不会与污水直接接触,偶有弄脏,用纸巾轻轻一擦就光亮如新,打理起来比较简单。
我记得当时买“云鲸J2”的时候还配送了一把刷洗基站的刷子,除了冲洗“清洗肋”外,还要刷洗基站,“云鲸J3”把底座连同清洗肋一起拿出来冲一下就行了,又是一处省心设计。
基站与手机端的配网只需要找到家里的WIFI,按照步骤提示输入密码连接即可,操作流程上比“云鲸J2”简化了不少,如果要进行精细化分区打扫,在手机端设定会更加方便,我们稍后在建图、清洁能力测试环节会详细展示。
03 扫拖机器人
“扫拖机器人”的外观依然延续了通体纯白的设计,线条圆润、各处倒角处理都非常精致。
“云鲸J3”顶部依旧采用LDS激光模组,相比其他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快速的规划地图以及定位,旁边是机器人的开关,功能上保留了“单击启动/暂停、以及长按3秒开关机”。
传感器配置目前也能位列同类产品中的第一梯队,避障能力非常在线!
机身侧面左右对称设计了两块“金属充电电极”,进入基站后就是通过这两块金属片进行充电的,前端两侧还设计了两块“沿墙传感器”,这样能够更好的感应墙面,确认桌角等障碍物的位置。
底部四周一共设计了5处“悬崖传感器”,防止机器人发生跌落的状况。
扫地刷头和拖布都做了模块化设计,徒手秒速拆装,这一点非常方便。
“集尘盒”和“吸尘口”的设计比“云鲸J2”细致的多,“集尘盒”设计在盖板里面,轻轻掀起就能看到,捏住两边的卡扣就能拿出来。
结构上设计的很巧妙,只需要对着垃圾桶按下蓝色开关,底部盖板就会自动打开,垃圾随之掉落进垃圾桶里,滤网也比二代更容易取出,吸尘口处有一个活动的挡板,可以很好的防止灰尘、毛絮飘出去。
我们家户型总面积是160平,机器测算实际清扫面积有121.16平,这个尘盒的容量比“云鲸J2”将近大了一倍,大概有480ml,打扫完一次才装了一半,这意味着清扫途中不需要手动清理尘盒。
拿出“集尘盒”后能看到左侧有一个“清洁勾刀”,刀锋处可以清理一些缠绕物,刷头用来打理尘盒的边边角角很方便。
“吸尘口”采用滚刷设计,灰尘和毛絮能够打扫的更干净彻底。
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不再像“云鲸J2”一样需要手动切换,而是集成到了一起,分布在机器人的前端和后侧,在建图、扫地、返航的时候拖地模块会自动升起,只有在拖地的时候,拖地模块才会自动落下。
两种模块的边刷和拖布耗材都可以定期替换,边刷直接拔下来更换,拖布从模块上撕下来即可,非常无脑,老人、小孩操作也没难度。
越障能力也相当给力,20mm的小台阶和推拉门的门槛随便跨~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云鲸J3”这一次的升级几乎把之前需要人工接入的地方都做了优化。
04 建图
首次使用的第一件事儿便是“建图”,这个过程其实挺考验机器人的综合能力的,用云鲸APP或者基站都能操作。
“云鲸J3”得益于LDS建图方案,在建图过程中对所有空旷区域进行探测,不一定要走到边缘位置也能精准把障碍物描绘出来。
包括很多细节都被捕捉到了,比如床底下的十字隔断和桌角都被清晰扫描出来,最后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可清扫区域。
建图全程耗时9分41秒,160平的户型实际可打扫面积为121.16平,并自动划分区域,如果觉得区域划分不符合心意,也可以自行分割或者合并房间,并命名。
“云鲸J3”虽然取消了“禁区磁条”这个小道具,不过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圈选禁区、以及需要清扫的房间,不同的扫拖模式都能根据自己喜好自定义调节打扫次数、房间清洁顺序和力度模式,甚至可以设置自动打扫的时间和周期,实现全自动托管。
在基站上就没有那么精细的设定,需要在手机端设定好常用的执行方案后,在基站一键启动,否则基站上保留的都是5种模式的默认设定。
05 扫拖清洁测试
在GET“云鲸J3”的大致功能后,接下来一起测试一下几大模式下的清洁能力。
这一次“云鲸J3”将“扫地”和“拖地”功能做了融合,扫拖一步到位,所以我们索性就把两个功能放在一块说。
「智能清洁路线」
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云鲸J3”的扫拖顺序逻辑,“扫地、拖地”默认的顺序是不同的。
比如扫地模式下,机器人会先从距离基站最近的区域开始打扫,直到建图最远的区域,而拖地模式则是先到离基站最远的地方沿路清洁回基站。
借助这个逻辑,我们也可以在设定的时候,把卧室设置为优先打扫区域,其次是客厅、餐厅、走廊等,最后才是厨房、卫生间,在这种扫拖逻辑下的二次污染会被降到最低。
单区域路径上是采用先贴边扫荡外围区域,再以“弓”字型路线覆盖中间区域,来回清洁的同时会保留一定的重叠区域,这样可以保证每一寸地面都清洁到位。
“扫地、扫拖同时”模式下,弓形区域重叠宽度为5cm,单独执行“拖地模式”时,弓形区域重叠宽度为14cm,重叠范围更宽,基本上不存在漏扫、漏拖的情况。
避障、脱困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放心的在外出时给机器人下达任务,“云鲸J3”在智能方面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期,脱困能力和其他一流扫地机器人的差异不大。
偷偷观察了一下,“云鲸J3”遇到餐桌、椅子这种较为复杂的地形时会环绕一周,并加强清理力度,丰富的传感器设计,能够让它很快摆脱周围障碍的限制,回归到既定轨道上。
「扫拖核心性能测试」
接下来,和大家展示一下可随心切换的“5种清洁模式”,我们把最惊艳的“鲸灵托管”放到最后说~留个悬念~
鲸灵托管 | 扫拖同时 | 先扫后拖 | 单扫 | 单拖
这5种模式一次性满足多种清洁习惯与清洁需求,我们从最基础的“单拖、单扫”说起,顺便聊一聊这两个基础功能模块的性能表现如何?
· 单拖、单扫
“单拖、单扫模式”很好理解,指的是单独完成扫地或者拖地任务,耗时长短和清洁方案有直接关系,比如某区域的清扫次数,还有深度清洁和快速清洁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不过,在“云鲸J3”有智能扫拖组合模式后,“单扫模式”独立使用的机会相对会少一些,通常在家里有宠物或掉发较多的情况下才会用的比较多,仅仅是针对除尘、清扫毛发等单一需求的清洁任务。
同时在清扫过程中可以选择噪音大小,扫地模式下的噪音比起“云鲸J2”降低了不少,不论是在降噪模式、还是在强劲模式下,都只是能感受到它在工作,但不会觉得很吵。
吸力方面,“云鲸J3”升级为3000PA吸力,结合中间的滚刷和边缘向内旋拨的边刷,能够很轻松的做到灰尘、毛发的收集,包括处理一些大颗粒垃圾,清扫效果要略优于“云鲸J2”。
我们可以看到,“云鲸J3”在扫地的过程中,后端的拖地模块是自动抬升的,这个细节也是三代特有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扫拖模式变化,“滚刷、拖布、边刷”自动切换工作模块,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已清洁的区域造成二次污染。
比如,在“扫地模式、回洗拖布、 先扫后拖”以及监测到“地毯清洁模式”下,拖地模块都是自动抬升的。
在“拖地模式”下,边刷和滚刷会自动收起,在已经拖干净的一次之后的弓形扫荡清洁时,单边刷会交替收起,这个细节真的非常棒。
“云鲸J3”的“单拖模式”主要是针对家里灰尘毛絮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或者某一个区域有拖地需求时,也可以指定区域去完成拖地任务。
正常情况下,每拖洗10平米左右就会自动返回基站清洗拖布,能听到拖布在“清洗肋”里开始旋转清洁的声音,清洗完毕再继续刚才的拖地任务。
拖地模式延续了之前“拖布旋转加压”的形式,每分钟大约旋转180次,最惊艳的是还能选择地板材质,以便于对应不同的拖地方案。
比如木地板区域会采用更轻柔的7N下压力,拖布略干的方案来拖地,更好的维护木地板,减少木地板的磨损。
瓷砖底板则是采用12N的下压力配合正常湿度拖地,这一点非常人性化。
我们家根据4种不同的地板材质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调节区域清洁模式。
拖地模式下,只要放置了清洗剂,就会自动添加,配合云鲸专用的清洁剂,拖地效果是溜光噌亮的,拖完不留印子,也不会有任何黏腻感。
在所有任务结束后,机器人会重新回到基站,用清洗肋把拖布冲洗干净,再进行3小时40℃的热风烘干,“云鲸J3”采用双风机同时运行,提高了烘干效率,干爽的拖布隔日不用担心发臭或者滋生细菌的问题。
「新增特色组合模式体验」
“扫拖同时、先扫后拖”这两个组合完美的解决了日常两种清洁需求。
“扫拖同时模式”是扫地、拖地同时进行,机器人前端边扫,中间吸,后脚的拖把模块也会落地跟着拖一遍。
我们可以看到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是同时落地工作的,这种模式耗时更短,遇到重合清洁区域时,机器人会自动收起位于该区域的单侧边刷来提高效率,防止二次污染。
这种模式就很适合注重清扫效率的用户,能够快速给全屋来一次简单有效的大清洁。例如地面只需要日常维护性清洁,或者家里临时要来客人,这个模式就非常好用。
“先扫后拖模式”是在扫地时抬升拖地模块,拖地时滚刷、边刷模块抬起,分工明确,先来一遍大除尘,再来一遍湿擦,这种模式非常符合人工清洁的逻辑,适合需要深度清洁的用户,家里一周半个月左右适合安排一次全方位的深度清扫。
「鲸灵托管-绝绝子」
“鲸灵托管”应该可以说是这一次升级最惊艳的地方了,与其他4种模式不同,全程不需要多余设置,一键开启全屋高效的深度清洁。
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清洁几次,用什么模式,机器人会根据地板的脏污情况自行判断该如何清洁。
不论是在家,还是远程控制,只要一键启动后,机器人可以智能识别地面的脏污程度,比较脏的地方自动延长停留时间进行复拖, 直到完全干净为止。
沿边清洁时,“云鲸J3”会以特有的运动姿态,左右小幅度扭动机身,增强了边缘缝隙的清洁效果。
边边角角的覆盖率还是挺不错的,遇到凳子、沙发角能够自动围绕边缘旋转打扫一圈,甚至比空旷地面区域打扫的还要更细致。
细节上“污水识别系统”也是一大亮点,通过检测回洗拖布产生的污水色度和浊度,从而判断本次拖地区域内的脏污程度,对于比较脏的区域,会自动延长清洗时间,在保证拖布被洗干净后再重新投入拖地任务。
反之,对于检测出比较干净的区域,仅需更少量的水即可将拖布清洗干净,这不仅提高了清洁效率,而且还非常节能环保。
清洁完成后自动生成视频清洁报告,在APP里的工作记录中都能查到,包括工作的时间和清扫的次数等等,不同模式的耗时也是不一样的。
在拖地状态下会在这基础上相应增加回洗拖布的时间,像我们家实际清扫面积超120平,如果是深度清理的话,途中机器人还会回去补充电量,也会耽搁一些时间,不过基于整个清扫过程无需人工介入,这对于日常体验的影响倒也不大。
在“鲸灵托管”模式下,还能查看脏污地图,显示出房间内被重点清理过的地方,包括轨迹活动视频也能下载观看。
像我们家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鲸灵托管”,一键启动就不管他了~非常省心~
06 使用心得
总体来说,“云鲸J3”带给我的惊喜还是挺多的。
在整个扫拖过程中不再需要手动更换模块,全程自动清扫、自动拖地、自动添加清洗液、自动回洗拖布、自动烘干,配备了自动上下水模块的小伙伴连补水和倒脏水的步骤也省去了。
大尘盒设计,像我们家121平的实际清扫地面,打扫完也只占用了50%的容量,中途不需要去清理尘盒,可以说“云鲸J3”的每一个细节优化都在最大程度降低了手动参与,或者说整个清洁过程已经实现了全自动。
在“鲸灵托管模式”的加持下,更是做到了一键托管,脏污自动识别、自动复拖、自动判断用多少水来清洗拖布,以及清洗时间长短,缝隙边缘区域以“扭屁股”的姿态深度清理,加上优秀的避障能力,完全可以放心的把家交给她~
最后,顺便补充一点,“水箱版”我也做测试,同面积完整拖一遍的话,中途大概需要更换1-2次水,所以我觉得有条件的话,还是装上自动上下水模块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完全托付~
在我看来“要懒就懒个彻底,直接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