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松下冰箱哪家强?东芝、松下冰箱横向对比,内附产品推荐
家电界的迪丽冷巴
2022-12-07
hi,我是冷巴,一位专注好物种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吕子~
最近一个准备装修厨房的朋友找到我,问到他家仅有90m²的小户型应当如何挑选冰箱的大小。
我思索片刻,给出一个答案:日系冰箱。
众所周知现在咱们年轻人买房非常不容易,能买的户型都偏小,这对冰箱、洗碗机等家电的尺寸限制是非常大的。
日系冰箱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因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日系冰箱比较受小户型家庭青睐,在国内市场也有不错的占有率。而在国内最出名的日系三剑客就是东芝、松下和日立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日系冰箱品牌中做选择呢?
日立的产品价位都比较高,同时生产渠道也比较复杂,售后也比较麻烦,我个人而言不太推荐。
今天就针对价格比较亲民的东芝和松下两大品牌做一个横向对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品牌背景
东芝品牌
相对松下而言,东芝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特别高。下面就来简单说说东芝的品牌历史吧。
1930年,日本的第一台冰箱在东芝诞生,自带的名气加上持续多年的研发和运营让东芝顺利跻身日本家电的三大头部品牌的行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进口热潮相信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些,比如索尼的WalkMan,任天堂的GameBoy,诺基亚手机等都是风靡一时的产品,满满的童年回忆。
而在家电领域,这阵进口的热流也被东芝赶上了,与东芝齐名的松下、夏普、三菱等品牌一同进入国内高端市场,并因其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广受国内消费者喜爱。
一些高知青年就算一个月只拿一百块的工资,也要购买在当时要一千三百多元的东芝冰箱。
包括到现在,很多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者都是非东芝不买,口碑上没得说。
当时的高端冰箱市场基本都被日系、德系品牌占领,简单来说就是赚麻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00年,国产家电品牌迎来上升期,美的、海尔、国美等一众品牌狠抓研发和质量,国内家电产业综合水平不断提高,进口和国产的差距不断缩小。
同时国产品牌具有更本土化的研发优势,产品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价格也更低,这也致使国产家电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这时东芝还没反应过来进口品牌的技术优势已经越来越弱,对中国市场也不太看重,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变小。
再到2008年雷曼危机后,促使东芝进行结构转型。
2016年东芝将冰箱、洗衣机等白色电器产业卖给了美的,东芝冰箱在美的的运作下实现升级,天然的日系技术沉淀加上与国内家电头部品牌的联合,产品专业性更上一层楼。
品牌融合自然会有技术转移,例如美的在收购东芝白电后,旗下的小天鹅洗衣机技术就与东芝洗衣机的技术实现了融合升级。而这一点也同样适用在冰箱技术上。
现在东芝和松下的生产基地都在国内,我们买到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国产的。其实现在所说的进口其实更多进口的不是产品是技术,虽然在国内生产,但机器上搭载的日系技术还是杠杠的。
东芝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制冷、保鲜技术积累,包括现在常见的纳米水离子、银离子除菌技术都是东芝最先在应用。
松下品牌
松下推出第一台冰箱时已经比东芝晚了二十多年,但研发技术上同样颇有成绩。最出名的就是在1972年研发出了冰箱风冷技术,沿用至今。
相比东芝,松下更加看重中国的市场,早在1978年就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
在2000年后国产品牌奋起直追,许多进口品牌都开始显现颓势的那段时期,松下却以本土化的设计与严谨的质量把控保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松下在国内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冰箱领域不断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对产品做出本土化设计,在国内的口碑和知名度都非常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饱受争议的松下顶置压缩机噪音问题,这一点我也询问了业内的朋友:
个人认为顶置压缩机是把双刃剑,确实省空间,但噪音也大。如果松下能解决这个噪音问题的话,相信消费者的产品体验会好很多。
点评
从我的视角看,如果东芝是个埋头研发技术的理科男,那么松下就是个愿意交际的文科男。
在国内松下的知名度比东芝要高得多,但在技术上东芝的沉淀要比松下强。
二、核心技术
经常会有粉丝问我,XX品牌和XX品牌哪个好?
在我看来,硬要对比哪个品牌强其实是个很笼统的概念,也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在冰箱方面我们可以从技术和配置的角度判断哪家的效果更好。
冰箱最核心的卖点就是制冷、保鲜、抑菌除味这几个功能,下面我们就从技术的角度对比一下两家的优劣。
1.制冷/循环
制冷功能毫无疑问是冰箱最为核心的功能了,是决定冰箱价格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我们购置冰箱的最主要原因。
制冷能力强弱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制冷的方式和压缩机,东芝和松下两家基本都用的风冷和变频,性能差距不大。上文也说过风冷式制冷是松下首先推出的,在对技术的把控上怎样都要比别家好一些。
再到风冷循环方式,这里是一个重点:
- 很多品牌都是单循环系统,所以非常容易造成串味等问题;
- 东芝则比较良心,一般采用双循环系统,两个风机独立运作,控温防串味等方面都比单循环强,配置更高;
由于使用习惯和地域差异,日系冰箱似乎都不太注重串味问题,像日立、松下这类大品牌基本都在用单循环。
而东芝冰箱由于市场定位逐渐向国内靠拢,现在的产品里大多搭载的是双循环,相比之下更符合我们国人的使用习惯。
综合来看,性能的差距大差不差,但单循环的串味问题实在是太减分了,制冷和循环的PK上我认为东芝稍胜一筹。
2.保鲜技术
话不多说,来看看两家都有哪些保鲜技术。
东芝
- 雾化保鲜技术:
搭载了东芝专利的UNIT透湿膜,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透湿不透风的多孔质高分子纤维材料,让风不能通过并分离空气中的水分子,让果蔬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储存。
在湿度饱和后还会拦截更多的水分子进入,实现舱室的恒定保湿。
- 星级料理鲜:
即通过调整不同仓储分区的环境实现对不同食材的个性化储存。以低温冰鲜、原味解冻、快速微冻三种料理模式,精准匹配肉类食材所需生态存储环境。
- DSP数字变频:
比较常见的感温技术,箱体内多个传感器精确感知温度变化,根据指令自动调节运转,输出适合的温度。应用在东芝普通冰箱。
- ifeel感温智控
12大传感器精确舱内温湿度变化,实时数据传输,精确动态调整,确保温湿度稳定。应用在东芝高端冰箱。
- 可变预冷科技
除霜程序运行前,压缩机加强制冷,确保化霜过程,温度维持在-18℃以下。避免化霜带来的巨大温差波动对食物的影响。
松下
- -3℃微冻技术
使食物表面稍微结冻,当冰膜包裹食材,氧气就无法进入发生反应。不损伤食物细胞的同时,保留生鲜食物的营养和口感。微冻保鲜比0℃保鲜更有优势。
- 超声波加湿技术
搭载超声波加湿装置,将相同湿度控制在90%左右,果蔬水润新鲜,有效延长食材保鲜时间,可大容量保存食材。超声波加湿技术一般应用在高端机型。
- ECONAVI调温技术
通过使用冰箱开关门次数的不同,能自主感知冰箱的内部温度,从而对冰箱内部温度进行调节,在夜间时,通过感受夜间光线的不同,自动调节冰箱为“睡眠模式”,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点评
可以看到东芝的雾化保鲜技术和星级料理鲜技术都属比较亮眼的技术,和市面上大部分的保鲜技术从原理和实现手段上都有所区别。
而反观松下常用的微冻技术实际上比较常见了,海尔、美的等品牌都在用。
同时两家在不同价位上搭载的技术也不一样,东芝在6~7K价位的机型就开始搭载星级料理鲜技术,而反观松下在同价位下的产品则不会搭载特色保鲜技术。
3.杀菌除味技术
东芝
- Pure BIO空间净味:
内置Pure BIO净味装置,不断释放微离子,杀灭99.99%常见细菌,净化舱内空间,营造清新的鲜储环境。
- 纳米钛光效净化:
银离子抗菌的升级版,在光触媒作用下装置双重释放二氧化钛和银离子,吸附并分解冰箱内的细菌和异味分子,杀菌除臭,抗菌率达99%。
松下
- NANOE(纳诺怡)保鲜技术
通过向冰箱内空气中的水微粒施加高压产生纳米级离子,其中含有大量烃基自由基,可以吸附在细菌表面并消灭细菌,带走细菌中的氢元素,结合生成水,细菌被分解,从而达到杀菌去异味的作用。
都是大品牌,保鲜技术都有保证,且基本都在用离子杀菌技术,其实日常使用体验上差别不大。 这里暂且算打成平手吧。
4.特色技术
东芝特色技术
- iToch体感触控门技术:
非常贴心的把触控技术应用在冰箱门上,轻轻用胳膊肘碰一下触碰区域,冰箱门就会自动打开,避免双手端着东西或者手比较脏的情况下难以打开冰箱门的情况。
扩展阅读:小户型冰箱
一说到真空保温层,我就忍不住要说说越来越流行的超薄冰箱(指冰箱深度或宽度在650~600mm,600mm以内为佳)。针对现在户型小、容量需求高的市场情况,很多商家都推出了相关的超薄/超窄系列产品。
其实日系冰箱在小户型产品上是有优势的,因为日本本来地方就小,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人家早就遇到了,所以针对超薄/超窄型冰箱的研发比国内早很多,技术也比较成熟。
东芝在超窄这一块做的很不错,主要得益于三大点:
- 使用双层风道结构,将蒸发器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风道,能在保证容积不受影响的同时极大压缩冰箱体积
- 使用VIP真空隔温板替代传统保温层材料,冰箱性能不受影响,内部空间更大
- 自研门体结构,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极限压缩门体厚度
像这款东芝GR-RM433WE-PM237,深700mm,宽600mm的体积下都能做到412L的容积。
松下特色技术
- 压缩机置顶:
松下产品用得比较多,原理是将压缩机置顶,便于女性拿取上层冰箱最里面的食物,且底部冰冻空间利用率更大。
点评:
虽然日系的产品人性化设计做得都不错,但东芝明显更加有特色。
比如ITouch触控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有手脏或双手抱物,腾不出手来开门的情况,而冰箱触控开门技术能够完美解决这个常见又难解决的问题。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技术时,有被东芝的人性化设计惊艳到。
总体而言,特色功能这个Part东芝更胜一筹。
再拓展说说冰箱的制冰功能,实际上很多中高端冰箱都有搭载制冰功能,制冰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 旋转式制冰:手动加水至制冰盒中,用手拧动旋钮才能制冰
- 自动制冰:储水盒子加满水,开启制冰功能即可
这样一对比,自动制冰明显更便捷。
而国产机型限于配置和优先级问题,基本上都用旋转式制冰或者不搭载制冰功能,卡萨帝有部分机型带有自动制冰功能,而日系大多数机型都有自动制冰功能,包括东芝和松下。这也是日系冰箱的一个优势。
东芝的自动制冰最快只需60分钟,而松下则需要80分钟。
三、品牌服务
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
东芝的定位往中高端走,中端价格在5K起步,都会搭载双循环+变频+多项特色技术,单从基础配置上看是公认的厚道。
比如这款472,只需5200+的价格就搭载上了双循环+变频,还是一级能效。
再聊聊两家的出品。东芝的白电产业在被美的收购后生产线全部统一到佛山南海,全部产品都在国内生产,销往国内或返销日本。
但除开噪音问题,松下的品控一直做的不错,返修率非常低。
再看售后服务,进口品牌有一个通病,就是售后麻烦。主要是因为进口品牌线下售后服务点少,对本土的售后服务重视程度不如国产品牌。
身边有不少朋友都跟我抱怨过松下维修麻烦,效率低下等问题,体验非常差。
而反观东芝推出的以换代修服务,一年内产品出现性能故障就可免费更换新机,还是比较贴心的。
众所周知美的的售后覆盖范围是非常广的,而且非常重视售后服务,在这一块的口碑非常不错。而东芝被美的收购后自然加入了美的强大的售后体系中,与其他进口品牌相比更有保障。
总体来看,松下的产品比较多,但万元以下机型性价比不如东芝,同时东芝的综合售后能力也强于松下。
四、产品推荐与点评
虽然产品和技术会有分强弱,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没必要一味追求强技术和高性能。
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推荐一下东芝和松下几款值得推荐的产品,并分析一下这些机型的优劣。
1.东芝冰箱推荐
看了百余款东芝的产品,429/433/382/479这几款产品是我觉得值得推荐的。
四个产品的参数横评表已经整理出来,可以直接看图~
总体来看429和479搭载的功能更强,价位也更高。但433和382能在5K的价位里搭载不错的技术,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尤其是382,不到6k的价位能搭载上星级料理鲜技术,也算是弥补了一下364L小容量的缺点。
有人要问了,这四款产品的配置有啥不同我是能看出来,那到底不同在哪呢?
好,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些参数上的差异对产品有什么影响。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先看容量,首先429/433/382容量都不大,属于东芝的超薄宽度系列产品,冰箱的宽度都在600mm,占地面积只在半平方左右,独嵌两用摆放也比较灵活,是比较适合小户型家庭的。
有人又要问了,为啥超窄冰箱容量这么小啊?
其实这也是超窄冰箱的一个缺点。由于日本家庭厨房普遍是正方形布局,太宽的冰箱难以摆放,压缩宽度的同时自然也会压缩容量,这种天然原因是比较难解决的。
但东芝的超薄技术还是能有效弥补容量方面的劣势。就拿429举例子,600mm宽的体积在以前的款式只能有368L的容量,现在却能做到409L,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提升了。
也因为分区多的问题,导致日系冰箱冷冻室的容积一般都不大,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再看开门方式的差异,可以看到四款产品中只有479是六门,也就是比其他款式多出一个分储空间,储存更精细。这里提一嘴,由于日本人比较讲条理,非常追求储存分区的精确性,所以日系多门的分区是比较多的。
然后是功能,总体来看479>429>382>433。
关于东芝的一些特色技术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星级料理鲜、雾化保鲜技术和纳米钛光效技术其实都是东芝在中高端机型上才会搭载的技术。
功能来看429是比较均衡的一款机型,7K多的价格能搭载两项强大的特色技术已经不错了。
再看433其实也比较厚道,虽然技术不如其它款强,但就5K的价位而言配置比较全面。
而382能配上星级料理鲜技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5K价位的机型基本都不会搭载,这么一看虽然382容量最小,但是功能补上短板了啊。
最后看479,相当于433的终极版,在星级料理鲜、纳米钛光效技术上还加上了雾化保鲜和触控开门技术,保鲜和除菌能力都相当猛。再加上体验拉满的触控开门技术,13499的价格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点评:
综合素质上看,429>479>382>433。
- 429的配置和功能在7K的价位里是独一档,性价比很高,小户型且预算还不错的家庭优选429。
- 479上万的价格会劝退很多人,但是在四项东芝顶级技术的加持下479的价格其实非常厚道了,但可惜不是超薄款。适合预算充足且厨房宽敞的家庭。
- 一句话形容38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家里对尺寸的需求不高,又想体验东芝的特色技术的话,382是你的不二之选。
- 其实我会把433和382放在比较近的位置,两款价格相近,无非就是433容量大功能弱、382功能强容量小,大家按需选择即可。
东芝429
俗称小白桃,颜值和功能在同价位产品里非常能打。双十一打骨折只需7K,还赠送吸尘器。这也是我在前面说429性价比高的原因之一。
东芝433
就不多说了,5K的价格能拥有一台能自动制冰,容量还不错的冰箱,我觉得值。
东芝382
同样是5K+的价格能体验到东芝的星级料理鲜技术,虽然容量小,但丰富的分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点。毕竟精细分储总比乱摆乱放的储存效率高。
东芝479
429的升级款,俗称大白桃。不仅容量大了,功能和配置也更强了。能搭载触控开门功能的产品在1w3+价位里非常少见了,预算充足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
2.松下冰箱推荐
参数横测表看下图~
三款产品都很有代表性。首先是380,宽度和深度都做到了600mm,体积上真的非常小了,但容量还是能到380L,说明松下的超薄技术还是很不错的。
而453其实已经属于松下高端款的范畴,主要是搭载了超声波加湿技术,很有含金量。
573严格意义上是松下拓展产品线的产儿,573L的大容量加上法式多门的配置已经向日系冰箱说拜拜了。容量够大的同时配置也还可以,但说实话这个价位能在国产品牌里买到配置更高的。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松下搭载的特色技术其实都比较单一,相比之下东芝在这方面要更优秀些。
松下 380
和东芝的382相比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毕竟都搭载上了品牌不错的技术。
松下 453
单论颜值,我其实非常喜欢453这款产品。玻璃面板加上580mm的超薄嵌入质感拉满,放在家里简直像一件艺术品。
但结合453的价位和搭载的技术来看,只有超声波加湿技术比较有亮点。
松下 573
用于扩展产品线的一款573,各方面都和日式冰箱有差异。但573的深度只有648,在大容量冰箱里相对较薄,属于是魂还是日式的魂。作为一款革新产品579在功能和配置上的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需求大容量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五、总结
按照惯例,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吧~
- 东芝的双循环配置会比松下的单循环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 保鲜技术和人性化设计而言东芝更有发言权,杀菌除味和特色技术两家各有春秋
- 超薄冰箱领域,东芝会更专业
- 由于与美的合并,东芝的售后会更有保障
总结来看,从技术和服务层面我会更倾向于东芝多一些,而品控和产品多样性来看,松下会更强。
还是那句话,大家按需选择~
好啦,本次关于日系冰箱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能帮助到素未谋面的你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一起探讨
接下来会带给大家更多好物种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一起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