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APP

你看不上的老古董,在夏天救了我半条命

住范儿

2024-06-26

“我的命都是空调给的!”,不少人在夏天都这样感叹过。

可你见过这种空调吗——

挂在窗上,想要晚上正常使用,又不想被人看光光,只能在窗帘上掏个洞。

这种空调并不是某种新型款式,而是早已被时代淘汰,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都是极其罕见的古早产品。

然而在香港,它却仍稳占市场主流。

装在窗户上的空调

窗机空调,可以简单理解为:嵌在窗户上的一体式小型空调。

它的制冷原理和现在常见的非一体式差异不大,但压缩机跟室内机是连在一起的。

机身呈现为长条型,吹出冷气的面在室内,剩下的屁股部分露在室外,体积约是非一体式挂壁空调的一半。

偶尔也有挖洞嵌墙壁上的,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以嵌窗户为主 图源:百度百科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窗机空调是妥妥的明星产品。

作为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家用空调,它在当时属于高档消费品。如果谁能赶潮流往家里装上一台,那就有了用鼻孔看人的资格。

1974年,国内的第一台窗机空调 图源:网络

但很快,窗机空调的地位,就被非一体式空调一脚踹塌了。

千禧年前后,非一体式空调搭上经济飞速发展的便车,顺理成章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常见的家电之一。

如今非一体式空调和中央空调打得火热,回头望望窗机空调,已被历史的车轮碾为灰尘——

除了在部分小县城的老楼等特殊场合,还能偶尔看见它的身影,在90后00后年轻人的记忆里,可以说是“查无此物”。

窗机空调被淘汰的原因很简单:吵、费电、丑。

托压缩机和室内机一体化的“福”,空调运作的时候,房间里能明显听到机身震动和内部运转的噪音,仿佛身处轰隆作响的工厂车间。要么热得睡不着,要么吵得睡不着,极限二选一。

在外观方面它又丑又笨重,白天遮住部分采光,夜晚窗帘掏洞;在功能方面,运行起来噪音大,还是个“电老虎”,远不如现在的新式空调。

缺点明显的窗机 图源:网络

窗机空调,为何仍然“爱爱爱不完”?

然而反直觉的是,在大部人印象中经济发达的香港,却仍在大面积使用窗机空调。

事实上,不仅在香港,窗机空调在中国台湾,还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屡见不鲜。

位于香港红磡的唐楼,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着窗机空调 图源:香港置业网

香港对窗机空调跨越世纪的“爱”,原因有迹可循。

漫长的夏天,闷热潮湿的气候,每个人都不得不靠空调“续命”。

和咱们的情况不同,窗机空调在香港比起非一体式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功能方面也算可圈可点:制冷速度快,温度也更低,不易坏还好安装,租房搬家还能直接背走......可以称得上是空调界的“性价比之王”

香港家电卖场里琳琅满目的窗机空调 图源:@香港姑娘Cherry

有位香港女生陪着家人去商场买新空调,本来打算看看非一体式,却被价格直接吓退:

同样是2匹半,窗机空调包安装是7k+港币,而分体式光机器本身就要1w1,安装费要4k-5k,如果要搭棚架又是笔额外费用。

香港的人工贵,按时计费,内地几百元高空安装费就能解决的事情,在香港几乎是天方夜谭。

从购买到安装的价格,杂七杂八算下来,1台非一体式空调≈2-3台窗机空调。

图源:@香港姑娘Cherry

有些人家里的房间面积不大,1匹左右的窗口机也能满足需求,和非一体机的价格差距就会更加明显。

在非一体机高昂价格的衬托下,窗机空调的种种缺点似乎也变得“可爱”起来。

更何况,如今的新款窗机空调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的接受门槛进一步降低——

外形简洁美观,能耗降至1级,噪音变小,也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定时和手机遥控等功能,变得更能融入现代家庭生活。

香港电器购物网站上的LG新款窗机空调 图源:Builtinpro

“高性价比”只是虚晃一枪

但“高性价比”,并不是窗机在香港大规模流行的根本原因。

毕竟性价比这个概念不是恒定的,每个人的价值观、消费水平都会左右它的标准。简单来说,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划算”,总有人愿意为了生活品质买单。

它常见的原因,还是居住空间不够、不是房市主流等客观因素。

网友吐槽“非一体式空调”根本没地方摆 图源:网络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港家庭住户的居所楼面面积的中位数为430平方尺(约47.8㎡)人均居住面积172平方尺(约19.1㎡)。

47.8㎡的房间,就算舍弃客厅,也得隔出厨卫和睡觉的地方,还要满足收纳、晾晒等零零碎碎的需求。

许多在港的户型设计都在绞尽脑汁往垂直空间延伸,体积小且不占墙壁位置的窗口机有着天然的优势。

再者,即使房屋面积幸运达标,在港大部分楼体,也并没有安装非一体机的条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一体式空调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并不在当时的设计考虑范围内,因此也没有预留非一体机的室外机位。

据在港居住了数年的朋友观察,窗机空调在唐楼遍布的九龙、港岛部分区域非常常见,甚至一些千禧年后才建成精装房新楼,也会因为控制成本而标配窗机。

一边是缺乏硬件条件,需要费时费力搭棚架才能使用的非一体机;一边是设计之初就已预留安装位置,方便耐用的窗机。哪边更受欢迎,自然不必多说。

许多楼的外立面没有分体机的容身之处 图源:网络

或许有人会想,难道在选房之初,不能直接选预留了非一体机位的楼盘吗?

虽然是合理方案,但在实际角度来说难以实现:先不说预留了机位也会产生安装时的高空作业费,包含了这样“贴心设计”的新楼房价,普遍也会更贵。

即使是有钱买房的香港人,也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装修等提升居住舒适度更高性价比的部分,而不是为其他可进可退的需求溢价买单。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也不过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最朴素的愿望,仅此而已。